供应水保灌木-胡枝子 二色胡枝子
时间:2010-07-07 来源: 作者:
胡枝子(Lespedeza bicolon Turcz.)豆科小灌木。别名为杏条、扫皮、随军茶、麻条。它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、耐盐碱,萌发力强,生长快,栽培容易,能在林下生长,是一种较广泛的保土、改土树种,是我国半干旱地区沙地固沙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。 ⑴、形态特征 胡枝子高1~2米,多分枝,小枝黄褐色至暗褐色,有细棱,幼时有短毛。三出复叶,互生。托叶2枚,线形,早落。小叶卵形、卵状长圆形、倒卵形,表皮绿色无毛,背面色淡,幼时有稀疏白绒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有毛,花冠蝶形、紫色;荚果扁斜,先端有尖,果皮上有柔毛。 ⑵、生物学、生态学特性 胡枝子较耐寒冷,在-30℃低温下不受冻害,它比紫穗槐更耐寒。在年降水量250毫米或季节性干旱常发生的地方,它都能够生长良好。当沙地含水量低于0.77%时才萎蔫。 耐风蚀,根系被风蚀部分露出地面,仍能生长。 胡枝子喜光,在全光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和天然更新。 耐瘠薄,风沙土、栗钙土和黑土区均有分布。胡枝子对土壤碱性也有一定的适应性一般在pH为8.0时能生长,但若排水不良而又短期积水时常涝死。萌芽力强,枝条丛生。根系发达,主根不明显,侧根成网状盘踞在0~40厘米沙中,根幅可达3.2米,须根非常发达。 由于根系生长快,播后100天的幼苗高虽7.5厘米而根系却下扎26厘米,发出的侧根多到23条。 ⑶、固沙效益及经济价值 胡枝子固沙可降低固沙区内的风速,有利于有机物和尘埃的堆积。 据观测,胡枝子固沙区地表15厘米高处可削减风速68%,30厘米高处削弱35%,而物理粘粒堆积增加4.7~6.0%。而且本身就有大量的枝条、落叶和果实归还林地,根上还长有大量的“根瘤”,均有利于改土。 胡枝子枝叶含氮量较高,也是很好的绿肥,枝叶柔嫩,牲畜爱吃。花繁茂,花期也较长,又是很好的蜜源树。